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上台本事讀後感—打破以往的講演成規

這本書的作者是凱倫 霍夫,是一位演說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演說公司,聽起來很特別的公司抬頭,顧名思義,就是教人如何進行一場精采的演說,看好,我這邊講的是精彩,而不是完美。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看待演說的態度,態度的轉變將會影響你的演說內容,進而影響帶給台下觀眾們的感受,一場精采的演說,並不一定是完美的,但一定會讓聽眾們留下深刻印象,並且產生共鳴。

“BE THE BEST BAD PRESENTER EVER”,是這本書所要強調的精神,而其中整本書的精隨在於BAD這個英文字母。

你一定想不到,怎麼不是BEST,難道追求完美不好嗎? 我們從小到大,就一直被教導,做事情要越做越好,最好不要犯任何的錯誤,一直以來,我們視完美為最終目標,但為何這本書反而適得其反?

其實作者要強調的精神很單純,不是應該犯錯,而是不要害怕犯錯

如果今天要你回想,從你出生到現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這時你的腦袋裡面,將會浮現什麼有趣的畫面?

我相信大多數人會想起,小時候犯錯被處罰,或是考試成績不理想被責罵等等,而不會去想到,因為做了好事被獎勵,或是考試考第一名被誇獎。

你是不是只要聽到要在眾人面前講話,就開始心跳加快,腦筋一片空白的人? 在你當學生的時候,是不是只要聽到老師說,要上台報告某個主題或是閱讀心得時,就開始發抖的人? 別擔心,因為這是正常反應。

如何克服它,很簡單,就是練習,唯有透過不斷地練習,你才能更掌握它。

書裡面提到一個一萬個小時的法則,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聽過,大致上的意思是說,如果你要成為一個在某領域上專精的人,至少要經過一萬個小時的努力,才有辦法達到。

當然這只是個概念,並不是一定要這麼多時間,但是重要的是它所要強調的重點,就是練習,你之所以一聽到要上台就開始緊張,主要的原因並不是你不適合演說,而是你對於這件事情還不夠熟悉。

透過足夠的練習,雖然不能保證讓你完全不緊張,但是絕對有辦法讓你適度的駕馭它。

除了練習之外,作者也提到很多以前大家曾經聽過,關於演說應該遵守的規則,譬如對著鏡子練習、演說前要充分準備、報告要完美等等,但是這些被大多數人奉為圭臬的規則,卻被作者一一拋棄。

原因在於,當你專注在這些規則之下,你將會有所顧慮,深怕誤觸了哪條規則,導致變成一個糟糕的演說,當你專注在這些規則之下,你將無法將真正的想法傳達給聽眾,相對地,聽眾也無法融入在你的講演之中,這不是很可惜嗎?

試想,今天你為什麼要演說? 不管是被老闆逼的,或是其他種種因素所致,重點在於你想透過這場演說,帶給與會者什麼樣的感受與啟發,而不是讓自己看起來專業。

今天一場演說,可以讓聽者帶著收穫回去,感覺沒有浪費時間,這才是一場好的演說,至於投影片做的多完美,若無法引起聽者的興趣,仍然是無用武之處,頂多只能表示你很會做投影片罷了。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