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相關規定

接下來這篇文章,將會跟大家提到,即將上路的二代健保與現行健保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多了補充保費的課徵規定。

在以前,只有被列入投保金額計算的薪資所得,才會被收取健保費,導致所得分配不平均的民眾,所負擔的保費出現失衡的現像,於是有了補充保費的規定。

補充保費主要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雇主(也就是公司)所必須負擔的,這將會增加公司的成本;一個是受雇者,也就是員工需要負擔的,兩者的費率都是2%,主要的規定在健保法第31條及第34條。

我們先來看全民健康保險法第34條:


這條講的是雇主必須負擔的部分,它說:"每月支付之薪資所得總額逾其受僱者當月投保金額總額時,應按其差額及前條比率計算應負擔之補充保險費"。

也就是說,當公司每個月付出去的薪資所得總額,超過受僱者當月投保金額時,超過的部分就必須被課徵2%的補充保費。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雇主支付給員工的薪資總額裡面,可能包括固定薪資及非固定薪資(譬如獎金等),但是當雇主在投保時,通常只會以固定薪資當作投保的標的,而不會包括非固定薪資的部分。

舉例來說,今天有一位員工甲,每月的薪資為30,000元,依投保金額分級表得知,甲的投保金額為30,300元,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公司是不需要負擔補充保費的,除非公司有低報投保金額的狀況。

但是如果今天除了薪資之外,公司額外發給甲一筆獎金,這就可能導致公司給付給甲的薪資總額,超過投保金額的狀況,這個時候,公司就必須自行負擔這中間的差額。


註:實務上會碰到的狀況有很多種,必須民眾自行去判斷,這邊只提供一個最基礎的概念,希望能讓大家對二代健保有更清楚的架構。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談二代健保--新舊差異

談到二代健保,如果有在注意相關資訊的朋友們,一定都會知道兩個最大的差異。第一,保費費率降低;第二,增加了補充保費的課徵。

在說明這兩項差異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最基本的保費計算方式,如下(圖片可點擊放大):

上面這個公式,我會針對每個項目,一一為各位作說明:

首先是每月投保金額,相關規定在全民健康保險法第19條,它說:

"第一類至第三類被保險人之投保金額,由主管機關擬訂分級表,報請行政院核定之。"意思是說,主管機關,也就是行政院衛生署,會擬定一個分級表,讓投保單位有個依據,可參考這裡

接下來是保險費率,從以前到現在,總共經歷兩次的修正,第一次是在民國99年4月1日,從4.55%調高至5.17%,那時候政府為了因應此次大幅的修正,特別訂定了一個補助的方案,如下(圖片可點擊放大):


意思就是說,雖然費率已經上調到5.17%,但是投保金額在40,100元以下的被保險人,因為可以獲得政府全額的差額補助,所以實際上,它們所負擔的保費還是維持在4.55%,以此類推。

第二次是從明年開始,因為二代健保的關係,費率從5.17%降到4.91%,同時取消差額補助的規定,以投保金額在40,100元以下的人來說,雖然費率下降,但是因為補助的取消,導致實際上費率是從4.55%上升到4.91%,加上補充保費的問題,等於是雙重負擔。

再來是負擔比率,相關規定在全民健康保險法第27條,它說:

"第十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目及第三目被保險人及其眷屬自付百分之三十,投保單位負擔百分之六十,其餘百分之十,由中央政府補助。"

當中所謂的第二目及第三目被保險人,指的是一般上班族,也就是公、民營事業、機構的受僱者。

最後是眷口人數,相關規定在全民健康保險法第18條,它說:

"眷屬之保險費,由被保險人繳納;超過三口者,以三口計。"也就是說,最多就是(1+3)等於4。


待續...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談二代健保--制定的由來

大家應該都知道,二代健保已經確定會在明年(也就是102年1月1日)開始實施,當中不僅僅是費率的調整,還包括了增加另一項課徵名目,叫做補充保費。

意思就是在一般保費之外,針對民眾所取得,非列入投保金額的所得,按照一定費率課徵的健保費。

在行政院衛生署的網站,已經有確定的版本出來了,名稱叫做"全民健康保險扣取及繳納補充保險費實務手冊",可點選這裡,檔案是PDF檔。

當中有提到,為什麼要課徵補充保費,它說:


意思是說,除了一般列入投保金額計算的薪資所得之外,針對其它所得,也必須課徵補充保費,才不會使得所得類型不同的民眾,負擔的健保費出現失衡的現象。

譬如說,今天有一位民眾甲,每月薪資60,000元,除此之外沒有其它所得;另一位民眾乙,每月薪資僅20,000元,但是有投資的習慣,每年收到公司所配發的股利金額,高達10萬元。

以目前的規定來說,必須列入投保金額計算的,是受雇者的"薪資所得",以本例來說,甲就是60,000元的薪資,乙就是20,000元的薪資,但是以總所得來說,明明乙比較高,為什麼可以以比較低的保費,享有與甲一模一樣的福利呢?

於是便制定了新的健保制度,以下會一一跟各位做個簡略的說明


待續...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匯款至海外券商帳戶(Wire to Brokerage Account,TD and FT)續

上一篇文章中,我以國泰世華的申請書為例,說明如何設定Firstrade及TD Ameritrade的匯款帳戶,設定好之後,大概三個工作天後,就可以在你的帳戶當中,看到當初設定的資訊,如下(Firstrade):


可以看到中間有一個匯款分類,這是當初在填寫申請書時,行員幫我設定的一個類別。那個時候她問我說,我設定這個匯款帳戶的用途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投資。

接著她問我說,是哪種投資,我回答說是投資國外ETF,後來她就指著這個代號跟我說,她幫我設定成這個類別,我想這個應該只是銀行那邊要做的一個統計而已,沒有特別的含意。

最後,在匯款這邊,有一個選擇,叫做全額入帳,這個功能我之前沒有注意過,所以我在申請的時候就有順便問她,如下(圖片可點擊放大):


在我第一次經由網路銀行匯款至Firstrade的時候,利用的是圖中的"一般匯款",而這筆交易被國泰世華這邊收取新台幣300元的郵電費,同時被中轉行收取18USD的費用。

至於圖中另一個選項"全額入帳",依行員的說法,利用這種方式匯款的話,郵電費會變成新台幣600元,雖然比一般匯款高,但是免除了中轉行的費用,也就是說,投資人只需要付出600元的成本。


一開始懵懵懂懂的我,曾經選擇了主動型基金,後來接觸了指數化投資,讓我慢慢遠離主動投資,投入指數化投資的懷抱,甚至不買國內的基金(除了指數化商品),只要國內的投資環境沒有改善的一天,海外投資這條路,勢必會一直走下去。

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匯款至海外券商帳戶(Wire to Brokerage Account,TD and FT)

之前曾經說明過如何至銀行填寫申請書,將資金匯到指定的美國券商帳戶,可參考這篇文章

最近因為Firstrade更換匯款資訊以及我開立了第二個美國券商帳戶TD Ameritrade的關係,我又跑了一趟銀行,同時設定這兩個匯款帳戶,以下列出申請書的填寫範例,首先是Firstrade:


接下來是TD Ameritrade,這次是我第一次匯款至TD Ameritrade,感覺有點奇妙,想不到我的海外投資旅程,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並且有一定的熟悉度了。

在設定好之後,大約三個工作天後,就可以在你的帳戶當中,看到相關資訊了。


待續...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國內指數化投資11月績效回顧(The Return of 0050 and 0056 In November)續

上一篇文章介紹0050,這篇來回顧一下0056的表現。

一開始,先來看看基金及ETF的表現吧,如下圖所示(圖片可點擊放大):


可以看到表格當中,由左邊算過來,分別是ETF、基金、指數及報酬指數的績效表現,這邊比較奇怪的是,為什麼ETF的績效比基金少了1.66%?基本上,兩者的表現應該會趨於一致,除非有折價或溢價的情況(折價指的是市價小於淨值;溢價則相反)。

這部分我會寫信到寶來詢問,或是有讀者朋友們可以解答的,還請不吝指教。

至於基金與對應指數中間的差距,很明顯的,是費用。一支良好的指數化商品,在扣除費用之前,績效應該會跟對應指數相同。那麼我們來看看它的費用結構(圖片可點擊放大):


由於11月的費用比率還未統計出來,故先行以10月結果代替。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到,10月的費用比率為0.05%,剛好是基金與對應指數中間的差距,也就是說,基金原始的表現應該是6.92%(6.87%+0.05%),以下為0056這個月的績效走勢圖(取自寶來投信網站):


一開始,我在台股指數化配置當中,只選擇0050這一檔ETF,但是後來我加入了另一支,也就是0056,雖然兩支都是指數化商品,但是卻有一些不同。

0050是一支傳統的指數化商品,純粹是複製追蹤指數(也就是台灣50指數)的表現,持有國內證券市場裡面市值前50大的公司,並且進行季度審核,把不適合的標的踢出指數成分股當中,並且納入新的指數成份股,簡單的說,已經幫我們做了更新以及汰弱留強的動作。

0056是一支含有人為判斷的指數化商品,它是從國內證券市場裡面市值前150大的公司當中,以預測的方式進行挑選,基準是股利殖利率最高的前30檔個股,也就是說,持有0056的投資人,雖然持有的也是國內的大型股,但是因為在挑選指數成份股時,涉及了人為判斷,所以並不是一支單純複製指數的商品。

以今年配息的狀況來看,兩支ETF的殖利率都在3~5%之間,如果可以將這些股息進行再投資,長期下來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國內指數化投資11月績效回顧(The Return of 0050 and 0056 In November)

在國內,我所投資的標的,就是寶來投信所發行的指數化投資商品,包括寶來台灣50(0050)及寶來台灣高股息(0056),以下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個月這兩支指數型商品的表現。

首先來看寶來台灣50,以下列出基金、ETF以及對應指數(包括報酬指數)的表現(圖片可點擊放大):


可以看到不管是基金或是所屬ETF的表現,都落在6.36%左右,與其對應的指數表現6.39%之間,只相差0.03%,追蹤的效果可說是非常良好,代表扣除費用之後,表現只落後對應指數0.03%。

那麼如果我們把費用也計進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由於11月的費用比率還未統計出來,故先行以10月結果代替):


可以看到在這個月當中,0050的費用比率為0.04%,代表扣除費用之前,0050本身獲得的績效為6.40%,這是相當不錯的表現,以下為0050這個月的績效走勢圖(取自寶來投信網站):


一個指數化投資商品最重要的,就是費用比率要低(Low Expense Ratio)、流動性要高(High Liquidity)以及追蹤誤差要小(Tracking Error),才能讓投資人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買到對應指數的績效,這也是我選擇指數化投資的原因。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