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投資有必要那麼累嗎

在一般投資人的眼裡,也許投資就是要賺大錢。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能如此的肯定,認為你能夠靠著投資賺大錢?面對這個問題,一般的通則性答案則是,"廢話,當然要研究阿,沒有花時間去研究,怎麼會懂?"面對這個迷思,其實只要肯花時間好好想一下,就會知道這句話有多自我感覺良好。

今天,就算你是財經相關科系出身的,就算你看遍了所有股票分析的書籍,在這個世界上,比你專業的人多的是,但是,他們有獲得他們想要的結果嗎? 也許有,但是,能保證在10年甚至20年後,他們一樣擁有這樣的"能力"嗎?

很多股市分析師真正賺錢的地方是在於,他們靠著一張嘴,上遍各大財經節目,說著似是而非的理論,所賺進來的,也就是所謂的"本業收入"。而不是靠著他們所說的"選股能力"

接下來,通常會出現這個問題,「好,但如果今天,你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但是事實並不是你所想要見到的,也就是你虧損了,你該怎麼辦?」面對這樣的問題,通常的答案是「那就當作繳學費阿,又不是神,第一次就能夠成功的,要慢慢的吸取經驗阿。」

我想問你一個問題,誰規定投資一定要繳學費的?加上這個學費,真的有用對地方嗎?你都知道你不是神了,為什麼還要花寶貴的時間,去做一件毫無回報的事情。加上這件事,損失的是你辛苦工作換到的金錢。如果今天這筆錢,拿去買你想要的東西,那種感覺不是很美好嗎?

我一直覺得,凡事,都要力求簡單,但不能夠過於簡化。在你決定進入市場之前,你是否已經做好該做好的事情。知不知道什麼叫風險,還是你覺得只要把錢丟下去,市場就會給你一個滿意的回報。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定存還贏過你。

投資人通常會頻繁的關心自己手中的持股,深怕一秒鐘沒注意到,就又虧損了多少錢。這樣不會很累嗎?

假設今天你跟你朋友在聊天的時候,你說了一堆利多利空消息,然後作出你覺得該買進或賣出的結論時,只見你朋友用一種很茫然的表情望著你,搖搖頭的對著你說

「對不起,我除了定期的買進之外,其他時間都在專心的工作、和家人相處、做自己喜歡作的事,所以我自己也不知道現在市場狀況如何,因為我還沒有要退出市場,所以市場的波動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聽到這番話後的你,心裡作何感想呢?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可以有空去釣魚的投資組合讀後感


作者亞歷山大葛林,曾經在華爾街工作過多年,目前是某俱樂部的投資指導。當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吸引我的第一個點,是它的書名,取得相當有趣。

一閱讀下去,才發現這本書,跟我的投資理念不謀而合,簡單的來講,就是指數化投資。由於相關的概念我大多都已經建立起來了,所以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顯得格外的輕鬆,甚至可以說,我是在複習以前的東西。

書的封面上明明白白的寫著,「真正的投資策略,就是要簡單。」當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本書的內容,應該脫離不了指數化投資,接下來它說「每年只需花你20分鐘的時間操作,讓你重新調整投資標的。」這時我的第二個念頭想到的是資產配置裡面的再平衡。

其實這本書的架構相當的清楚,就是一直圍繞可以有空去釣魚的投資組合。當中提到相當多的概念,例如一開始,作者談儲蓄的重要性,沒有儲蓄就沒有投資。接下來則是告訴你,這項投資組合,是經過時間的考驗,並且確實可行。

當中談到相當多的投資概念,例如金融業者與投資人的利益衝突、投資人過度自信等等的毛病,最後以美國先鋒集團旗下的指數型商品,建構出作者所講的「可以有空去釣魚的投資組合。」

這本書有兩個主軸概念,指數化投資跟資產配置,當然也有提到風險與報酬的觀念,這些對於投資人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

作者提到一個好的投資,不外乎慎選投資工具,建構投資組合及適當的資產配置。當中,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對於投資人來說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沒有任何人能夠持續準確的預測市場走勢。

適當的資產配置,能夠有效的降低風險提高報酬,當中最重要的,則是一年一次的再平衡,經由這個動作,將使投資組合的波動度降低,報酬提高,並且經由這個動作,無形中也實現了買低賣高。

整體上來講,這本書所要傳達的概念,就是指數化投資跟資產配置,內容相當的淺顯易懂,沒有艱澀的專業用語,相信對於初次接觸投資的朋友們,會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

最後附上這個網站,裡面會以可以有空去釣魚的投資組合為例,說明在這個投資組合的運作下,每年的投資績效為何,並且與美國標普500指數作比較,有興趣的投資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定存梯的概念

之前曾經講過,資產配置是進行投資時,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為什麼要資產配置?因為要避開單一公司倒閉破產的風險,同時透過再平衡的策略,有效的降低風險提高報酬。相關的資產配置概念,可參考智慧型資產配置一書或綠角財經筆記上關於資產配置的主題。

接下來,相信各位投資人都會持有適當的現金部位,以避免市場上突然出現重大事件需要加碼或執行其它動作時,手邊卻沒有可以立即變現的資產以供使用。

但是最近,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這些放在金融機構的現金,以現在的利率環境來講,其實跟放在手邊是差不了多少的。但是若要另外拿出來投資,感覺好像又違反了當初設立現金部位的目的。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在兼顧變現性的同時,提高資產成長的速度呢?

談到這裡,通常各位投資人都會想到定存這個方法,沒錯,就是定存。但是問題出現了,定存如果提前解約的話,會被打折扣耶,這樣不太好吧。那如果今天把定存依時間序列切割成好幾個間隔的話呢?

舉例來說吧,如果以一年定存來說,我們可以把它拆成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等四筆交易,等每筆定存到期之後,再考慮要不要續存。相較於一年定存來說,是不是變現性跟利率同時增加了。雖然以目前的利率來說,並不會多到哪裡去,但是至少比放在那邊不動會來的好。

其實很久以前,就有銀行推出類似的優惠方案,但是因為利率比較高,相對來講,限制也比較多,例如要求單筆金額要多少以上才可以參加等等。之後我會尋找目前還存有的類似方案,提供給各位投資朋友作比較。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什麼是龐氏騙局

在介紹龐氏騙局之前,想先問各位投資朋友們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有一個沒沒無聞、毫無知名度的人,跑過來跟你說現在有一個投資計劃,"90天到期的商業本票,利息50%",也就是當你投資1,000美元,到期後就可以拿到1,500美元的本利和。

對於這個投資計劃,一開始聽到的人可能會覺得是個無稽之談,但是終究逃不了人性的貪婪,而龐氏騙局這個事件,就是建築在這樣的基礎之下的。

主角查爾斯龐西是個義大利移民,在1903年移民到美國之後,他做過相當多的工作,但是並不順利,最後他體會到,如果想要快速的累積財富,就只有金融一途。在1920年的某一天,龐西向大眾宣稱,他有一個投資計劃,可以讓你在短時間裡面,得到高額的報酬。

他發現,在歐洲某些國家可以用相當於1美分的價格去買進郵政回覆明信片,而這張明信片,在美國則可以換到價值6美分的郵票,如果將郵票出售,將可以得到鉅額的獲利,於是他邀請大家一同參與這個投資計劃。為此,龐西還自己成立的一間證券交換公司,來配合這個計劃的運作。

一開始,民眾對於這個投資計劃,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心裡想說,這個毫無知名度又沒有背景的義大利移民,怎麼有這個能力,能夠應付如此龐大的利息支出。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性是貪婪的,再加上一開始投資的民眾,的的確確都有拿到應有的利息,如此一來,投資的民眾越來越多,流入的現金也越來越龐大,甚至有達到一天100萬美金的鉅額現金流入。

可惜的是,好景不常,最後這個計劃破局了,龐西也因此入獄。而最後調查的結果指出,龐西根本沒有買進明信片來進行交換的動作,"他只是把新投資人的錢,當作利息付給舊投資人,如此循環下去。"

直到最後,現金流量實在太龐大,無法因應巨額的利息支出,這個事件才得以結束。大家也許沒有聽過龐氏騙局,但一定聽過老鼠會這個名稱,而這兩個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指將新投資人的錢,當作利息付給舊投資人,這樣持續下去,只要有一天,沒有新加入的投資人,這個計劃終將破局。

資料來源: 金融心理學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總開銷比例對績效的影響

在部落格中我曾經提過,基金的內扣費用,往往是決定投資績效的重要因素,而這篇文章主要是舉例說明在不同的內扣費用下,長期下來會對投資績效產生多大的影響。

首先我們先假設好狀況,市面上有AB兩支基金,內扣費用分別為2%1%,在此假設內扣費用皆於年底扣除,年化報酬率為8%,持有期間10年,不考慮任何配息或贖回等情況,以最簡單的情況來計算。

下表列出各年底兩支基金的資產規模狀況,假設期初淨值為100,(以下計算至小數點第二位四捨五入) : 


年度
A基金
B基金
0
100
100
1
105.84
106.92
2
112.02
114.32
3
118.56
122.23
4
125.48
130.69
5
132.81
139.73
6
140.57
149.40
7
148.78
159.74
8
157.47
170.79
9
166.67
182.61
10
176.40
195.25
累積報酬率
76.4%
95.25%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內扣費用僅僅相差1%的情況下,在經過10年之後,竟然使得累積報酬率相差將近20%,而且這個差距將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越來越明顯。

許多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時,常常會忽略到這個數字的重要性。有些投資人可能只著重在申購時所付出的手續費,因為他們有"親手"拿錢出來,對於內扣費用,往往是視而不見,心裡想著,反正我看不到,也不痛不癢的,殊不知,這些錢,一樣是從投資人的口袋裡拿出來的。

而且不同於手續費的是,它是持續性的費用,也就是不管基金的績效如何,基金公司一樣會拿走這筆錢。所以與其在那邊比較過去的績效,還不如把焦點放在我們可以掌握的地方。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平民保險王讀後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劉鳳和先生,目前任職於保險經紀人公司,專長是保險領域。其實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三遍了,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所以我還是覺得有這個必要分享給各位讀者朋友們知道。

保險這個東西,是人們一定會碰到的,再加上目前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雖然不保證看了這本書之後,會變得多了解保險這個東西,但至少,基本的概念建立起來,以後在面對市面上那些複雜的保單時,心裡也會有一把尺,告訴你這個東西,到底好或不好,到底需不需要。

一開始,作者不直接切入保險這個主題,而是以利率開始談起,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概念。談到利率,當然會想到複利這個名詞,但是,市面上標榜的8%、10%真的是複利算出來的嗎?其實很多標榜高報酬的投資型商品,都是以單利為基礎下去計算的。所以只要瞭解這兩者其中的差別,對整體的概念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接下來,作者舉出了五種市面上常見的險種,分別是意外險、醫療險、癌症險、重大疾病險及壽險等等。先來談談作者對保險的理念吧,相較於一般保險業務員來講,其實我覺得作者相當的特別,因為"他希望人們投保的,不是投資型保險,不是那些高佣金的儲蓄險,而是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

他認為一般民眾,也許儲蓄險、投資型保單等等買了很多,但反觀最基本的那些險種,卻往往不足,導致當事情真的發生了之後,得不到足夠的保障,這也就違背了保險的意義。

最後,作者列出了一些保戶常常會遇到的問題,當然主軸概念還是圍繞在低保費高保障,因為保險,並不是賺錢,那些還本型商品,根本違背了保險的真意,但是這些商品,往往才是人們投注最多注意力的。

整體上,我相當推薦這本書,它不僅僅能幫助你建立正確的保險概念,也能讓你解開很多疑惑的地方,當然最重要的是,當你閱讀完這本書之後,別忘了去檢視你的保單,仔細想想目前這樣的保障是否足夠,還是我真的花太多錢去買太多低保障高保費的保險了呢?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投資的奧義讀後感


這本書是由漫步華爾街的作者墨基爾教授及艾里士先生所共同撰寫的,書裡指出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時,所應該注意的五大面向,相當的淺顯易懂,綠角財經筆記的版主綠角先生,也為這本書寫了推薦序。

首先,作者指出的第一個面向,則是儲蓄的重要,因為沒有儲蓄,就沒有投資。其中也談到了複利對投資的影響。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對投資績效有著深厚的關係,而且會隨著時間的過去,影響越來越大。

再來談到指數這個概念,當中作者毫不諱言的指出,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才是上策,因為根本沒有人能夠持續的打敗市場,這其實也就是指數化投資的理念。

我曾經在我為什麼會選擇被動投資文章中,說明過我接觸投資的經過,也是因為綠角版主,讓我一腳踏進了指數化投資的世界,雖然指數化投資的過程很孤獨,但是我卻覺得這是有趣的,因為我覺得,投資就是要簡單。投資整個大盤,省掉不必要的費用,獲得一個指數的成績,這才是投資的真意。(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們,可參考我為什麼會選擇被動投資一文。)

接下來講分散投資,當中包括資產配置及再平衡的一些概念,這都是在進行投資時,必須要進行規劃的部分,例如股票與債券的比例,應該取決於個人,你對投資的瞭解程度、風險承受度等等,每個人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你規劃好,並且切實執行,就是一項好的投資計劃。

最後,作者指出了一般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時,常常會犯的一些過錯,例如過度自信、試圖適時的進出市場等等。

過度自信,往往是投資人進行投資時最大的敵人,也就是自己。這裡其實值得大家好好思考一番,因為投資,不是一時的,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

基本上,這本書是值得投資人閱讀的,它指出了很多在進行投資時,該留意的一些面向,篇幅不大,淺顯易懂,但同時這也是它的缺點。

針對每個面向,其實可以討論的空間還很大,但是受限於篇幅,作者僅指出了一些大方向,投資人若要對各個面向進行深入瞭解,這邊我列出了幾個我覺得還不錯的書單,有興趣的投資人不仿可以參考看看,如下表所示 : 


建議書單
作者
儲蓄
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
怪老子
指數
買不起股王,就買指數型基金
寶來投信團隊
綠角的基金8堂課
綠角
股海勝經
資產配置
智慧型資產配置
伯恩斯坦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投資之前,您真的想清楚了嗎-您的風險承受度

再來談到最近的全球股災影響到投資人的心態問題,很多投資人往往自以為能夠接受30%的虧損,但是當實際的帳面損失來到兩位數時,這些投資人就已經開始坐立不安了,想著是該停損出場,還是停扣觀望。

這其實跟每位投資人的風險承受度有關,在智慧型資產配置一書裡面,曾經提過這個概念,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出現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投資人在進行投資之前,並沒有想清楚,導致市場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影響到投資人的判斷。

市場的不理性,我們無法掌握,但是我們應該充分的瞭解自己在面對市場無情的波動時,該如何調適及面對。

每個投資人都知道,景氣循環,是金融市場裡的一個必然現象,是不可避免的。那麼,當每位投資人在進行投資之前,就應該知道會經歷這樣的情況,當然不包括短線進出的投機者。

當你是一位打算長期投資的投資人,在面對這樣的波動與恐慌時,你應該要想說,這對我來說,反而是個可以降低成本的好機會,基本上應該是有利的。

因為,現在是你建立投資部位的時候,並不是你打算要退出市場的時候,所以市場的波動對你來說,根本不重要。這就跟買房子一樣,如果今天你買的這間房子是用來居住而不是投資的話,那外面房價的波動,對你來說,也就一點都不重要了,不是嗎?

很多投資人在面對這樣的氣氛下,會選擇停損或停扣的原因,其實有一部分是手中沒有足夠的現金部位足以因應及沒有穩定的現金流。對於現金部位,通常會建議投資人先累積六個月左右的緊急預備金,而金額的大小,端視每位投資人而異。

為什麼要留有現金部位,這其實很重要。今天你試想一個情況,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現金部位,那麼當市場反轉向下時,你的第一個念頭一定會想停損出場,避免損失的擴大。但這往往就違背了當初投資的目的。

再來,你是否有穩定的現金流來支持,其實這跟現金部位的建立,也是息息相關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避免投資人在某些情況下,會背離自己原本的投資策略。因為計劃要產生很簡單,但要切實付諸執行,往往困難重重,因為這中間卡了太多的未知因素,市場的無情波動、投資人的心理壓力等等。

故當一個投資計劃確實付諸實行時,投資人應該要先確立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如此一來,當面臨市場的考驗時,才能夠說服自己,繼續跟著自己的計劃走,而不被外在因素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