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台北金融物語:內線國度讀後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知名財經作家總幹事黃國華,在我的部落格裡面,曾經分享過他的另一本著作,我願意為你解盤的讀後感以及對於創月刊雜誌的看法等等。對於這位曾經年收入高達八位數的金融從業人員,不得不讓讀者們好奇,一位由金融人士所寫出來的作品,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這本書有小說版,以及目前最新出版的漫畫版,總共分為三本,都蠻值得一看的。講的是金融業裡面,一些不為人知、骯髒的內幕,對於我們這些局外人來說,可說是相當具有吸引力阿。

「身為股市投資人,你是否曾因投顧老師、投資大師講得口沫橫飛而衝動進場,最後卻慘賠出場?」這短短的一句話,我相信對於曾經經歷過的散戶來說,感觸一定非常的深刻。其實我一直對"老師"這個名詞很排斥,從小到大,老師在我們心目中,總是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他教我們懂事,無論是課業上或待人處事上,總是如此。

至於投資界的"老師",他不用很厲害,他只要出一張嘴,告訴你什麼股票有前景,叫你趕快買進,報酬就會有多高等等,但是他沒說到的是,如果賠錢,不關我的事,是你自己要相信的。

書裡面有個例子還蠻有趣的,講的是鯊魚與沙丁魚,當鯊魚想要吃掉沙丁魚時,他會慢慢的,很有耐心的,誘使沙丁魚上鉤,等到沙丁魚群,已經聚集到一定規模的沙丁魚團的時候,鯊魚才會行動。

這讓我們想到現實生活上的法人與散戶,是如此的寫實。當法人不斷的利用媒體,報章雜誌或所謂的"投資大師"來散佈利多消息,誘使散戶買進時,通常也就是法人要出貨的時候了,運氣好的投資人,可能會跟到最後一波的上漲,賺到一點錢,反觀運氣不好的投資人,可能就會血本無歸。這也是股票市場的常態。散戶,總是被坑殺的那一方。

其中我覺得最值得深思的,是愛情與親情的部分,在殘酷的金融生態與龐大的商業利益下,有幾個人能真正的跳脫出利益的框架,追逐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呢?

我一直認為,投資不該是生活的重心,不該為了投資而影響了生活,無論是與家人的相處,或朋友。當然這不是投資,但是,我想說的是,在追逐利益的同時,應該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最珍貴的寶藏,其實就在你我身邊。

整體上,是個值得一讀的作品,可以讓你一窺金融業那錯綜複雜的生態。我想,就算當作故事書來看,也會覺得相當有趣。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寶來摩臺基金(006203)-2011年版

這支由寶來投信(現已改名為元大投信)所募集的指數型基金,於民國100年4月21日正式發行,並於同年5月12日正式於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台股代碼006203,追蹤方式為複製,標的指數為MSCI台灣指數,保管機構為第一銀行,經理人為林孟迪,淡江金融所碩士,他也曾任寶來加權股價指數基金的經理人。

目前市場上,除了這支寶來摩臺基金之外,尚有另一支基金也同時以MSCI台灣指數為追蹤指數,那就是富邦投信於民國97年2月14日所發行的富邦台灣摩根基金,台股代碼0057。

在同樣的條件之下,我們來比較看看其費用率的差異。由下表可看出,雖然寶來摩臺基金比富邦台灣摩根基金晚三年成立,但其費用率卻完全相同,這點對於著重於成本的投資人來說,恐怕不是一個好消息。

標的
經理費
保管費
寶來摩臺基金(006203)
0.3%
0.035%
富邦台灣摩根基金(0057)
0.3%
0.035%

在MSCI台灣指數裡面,包括了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檯買賣中心共123檔股票,截至2011年6月22日止,其前五大持股及權重列示如下 : 

成分股
權重
台積電
14.66%
鴻海
6.48%
宏達電
5.57%
台塑化
3.22%
中華電
2.95%

相較於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來說,這檔新募集成立的基金,是否足以與其抗衡呢?就指數成分股來說,寶來摩臺基金明顯比台灣五十多出兩倍之多,費用也較低,但由於是新募集的基金,其市場流通量、指數追蹤技術的優劣等等,還需要加以觀察。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將ETF納入其投資組合裡面,這代表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投入被動投資的懷抱,我相信在這樣的趨勢之下,會迫使國內的主動型基金業者有所覺醒,進而改變國內高費用的環境,讓投資人可以有更好的投資選擇。


免責聲明 : 本部落格所提供之資訊,為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作者與元大投信之間無任何利益上之往來,亦不作為任何投資上之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之責任。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什麼是雞尾酒會理論

這個理論是由彼得林區先生所提出來的,這位曾經掌管富達旗下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在擔任基金經理人的13年間,該基金規模從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並創造出年化報酬28.42%的優異表現,甚至遠超過同期間S&P500指數的16.5%。

這個理論總共分為四個階段,講述林區先生在一個雞尾酒會裡面所觀察到的現象,所以也被稱為雞尾酒理論。

首先,在第一個階段,當股市或景氣相當低迷的時候,一位基金經理人或股票分析師在一個宴會裡面主動向旁人搭訕聊天時,大家討論的話題無論是交通也好,食物也好,就是不會談及股票這檔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這代表股市已經見底開始要反轉,可以逢低進場了。

第二階段,人們不再那麼的懼怕股票這個話題或基金經理人這個角色,但此時也只會談論
說,股票風險很高,盡量不要碰等等。這代表股市已悄悄上漲15%,可以加碼買進。

第三階段,這時,在宴會裡面,基金經理人反而成為最被關注的焦點,總是被人群團團圍繞著,問及哪檔股票可以買等等明牌問題。代表股市已快到高點,必須找時間出脫持股了。

到了最後的第四階段,這時,基金經理人還是一樣被人群圍繞著,但不同的是,此時人們不再問基金經理人關於明牌的問題,反而把自己當成專家開始報起明牌來了,述說著某檔股票又賺了多少錢等等。代表股市已過熱,大跌在即。

這個故事雖然很有趣,但卻不斷的反應在金融市場裡面,值得大家借鏡。試想有一天,連計程車司機都可以跟你報明牌時,你應該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吧。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什麼是年化報酬率

相信投資人心中最關心的,莫過於手中持股的績效表現,一般來講,最常見的績效衡量方式,就是看它的報酬率表現。例如我一年前買進某基金,當時淨值為10元,一年後變為13元,那麼這段期間的投資報酬率就是30%。計算方式如下 : 

(期末淨值 - 期初淨值) / 期初淨值 x 100%

但是當同時有好幾個商品,報酬率涵蓋的期間不同時,如何比較它們之間的績效表現呢? 這個時候應該會有一個基準來衡量,讓我們來假想一個例子。

標的
報酬率
持有期間
A基金
20%
一年
B基金
72%
三年
C基金
125%
五年

如上面所述,現在有A、B、C三個基金,報酬分別為20%、72%及125%,持有期間為一年、三年及五年。請問在這種情況下,要怎麼比較它們之間的績效好壞呢?

讓我們先來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你到市場買菜,老闆跟你說,A菜一斤30元,B菜三斤120元,在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會把B菜換成一斤40元,然後再跟A菜比較。這就是年化報酬率的概念。

所謂的"年化報酬率",就是將過去幾年的報酬率轉化成每年都有同樣的報酬率,以這個例子來講,要確實比較出它們的績效好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它們都化作年化報酬率,但是因為投資報酬有涉及到複利的問題,所以不能直接以除法來表達,其有一套公式可供計算,如下 : 

標的
公式
年化報酬率
A基金
(1+20%)^1/1-1
20%
B基金
(1+72%)^1/3-1
19.81%
C基金
(1+125%)^1/5-1
17.61%

從這張表可以看出,C基金雖然五年累積報酬率有125%,但其年化報酬率卻只有17.61%,而A基金的年化報酬率是最高的20%。所以當投資人想要比較數個不同期間投資商品的績效表現時,應將其化作年化報酬率後再進行比較,會比較恰當。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買不起股王,就買指數型基金讀後感


這本書是由寶來投信的總經理劉宗聖先生及另外兩位寶來的主管所共同撰寫的(現已合併為元大投信),之所以會知道這本書,是因為逛書店的時候,被它的標題所吸引。

相信有在接觸及閱讀投資理財相關書籍的讀者都知道,市面上的投資理財書籍,很少會在標題上直接寫清楚,指數型基金,或是標明這本書的內容,是針對指數化投資所撰寫的,加上這本書非常的薄,大概只有115頁左右,閱讀起來相當的輕鬆。

一開始,作者舉了很多投資界有名的人物曾經針對指數化投資的看法,作出的一些評論。例如大家最熟知的股神巴菲特先生,指數化投資之父柏格先生及漫步華爾街的作者墨基爾教授。(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們,可參考我撰寫的讀後感)

談到指數化投資,其實我最剛開始接觸的是綠角財經筆記,慢慢地,我對投資這一塊領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進而去閱讀相關書籍,直到現在,我也成為了一名指數化投資者。這一路走來,我覺得我很幸運,一開始接觸到的資訊就是正確的,也讓我避免了一些錯誤的發生。

接下來,作者先講述所謂主動與被動的差別及指數化投資工具的優缺點等等,也舉了一些實例來說明,指數化投資工具,的確有其可行之處。在我的文章裡面,也曾經探討過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這檔指數化投資工具。

另外,在書裡頭,也提到了所謂四四三三法則及生存者誤差,告訴大家說,主動型基金通常無法很持續的提供優異的表現,一些檯面上光鮮亮麗的基金,總是少數,諷刺的是,這段時間通常不會維持太久。最後,舉了一些技術分析及總體經濟指標,列了一些進出場的判斷依據,這就有待讀者自行驗證囉。

身為指數化投資人,我想大家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怎麼好像都沒有人可以一起討論。雖然從一開始決定要進行指數化投資時,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狀況,但是不免覺得可惜。

不過慢慢的,我發現指數化投資的群眾有增加的趨勢,加上前陣子,在台大ptt上,也新增了一個海外投資版,在在顯示有越來越多人,願意跳脫國內的投資環境,進行海外投資。

雖然不一定全部都是進行指數化投資,但是我相信這一步是好的,對我們來說,又多了一個可以相互討論的園地,也希望這個趨勢能持續維持下去。

整體來說,這本書很適合想要初步了解什麼是指數化投資的投資人來閱讀,是一本還蠻不錯的入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