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基本金融知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基本金融知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如何查詢商業的基本資料(How to Check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Business)

本篇文章介紹,如何查詢一般商業的基本資料。

首先,我們必須先瞭解,所謂商業,到底是什麼? 簡單的來說,範圍如何? 再來是,受誰監督與管理。

針對第一個問題,如果你本身不是商科出身,也許會給出這樣的答案,所謂商業,就是俗稱做生意的。

有錯嗎? 沒。

只是這邊我透過比較嚴謹的方式,來定義它。怎麼做?

簡單,透過法律。

請大家看看我國的商業會計法與商業登記法是如何說的。

商業會計法第2條規定 : 「本法所稱商業,指以營利為目的之事業;其範圍依商業登記法、公司法及其他法律之規定。」

商業登記法第3條規定  : 「本法所稱商業,指以營利為目的,以獨資或合夥方式經營之事業。」


簡單來說,一般所稱的商業,主要的類型可分為三種,獨資、合夥與公司,這就是它的範圍。

所以如前所述,若將商業白話文解釋為做生意的,其實還蠻貼切的,原因在於,不管是獨資、合夥或公司,共同的特色就是以營利為目的。 

接下來,針對第二個問題,同樣我們看到兩法中是如何說的。

商業會計法第3條規定 :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經濟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商業登記法第2條規定 :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經濟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可以看到,不管何種組織類型,主管機關都一樣,在中央為經濟部。

由此可知,若想要得知商業的相關資訊,應可從經濟部裡面獲得解答,那麼我們就直接進入主題,透過經濟部的連結,來說明如何查詢其基本資料。

一開始,請大家先進入經濟部的首頁,然後拉到下面,點選業務焦點內的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


接下來,在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的下方,就可明顯看到,查詢公司與商業的圖示。


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不是說商業包括獨資、合夥與公司嗎? 這邊怎麼分成公司與商業兩個查詢頁面?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但是經過測試後,得知,若要查詢公司資訊的話,必須在公司查詢頁面為之,在商業查詢內找不到。

那麼,我們就實際查詢一間公司試試看吧,這邊以台灣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台積電為例。


來到查詢的頁面後,可以選擇查詢的條件,譬如公司名稱、地址或統一編號等等。

這邊提醒一點,若查詢條件為公司名稱時,最好可以打上完整的名稱,譬如今天你想要搜尋台積電,那麼請輸入全名,也就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否則可能會出現同樣名稱為台積電,但卻不是你要的公司。

至於如何得知全名,如果是公開發行公司,皆可以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內,查詢到相關資料,包括公司名稱、地址及統一編號等等,或者更簡單,利用網路搜尋一下即可得到答案。


在查詢的頁面內,就清楚的列出,關於台積電的基本資料、董監事、經理人等等資訊,最後,至於商業的部分,查詢步驟也一樣,非常的簡單,這邊就不多花篇幅介紹了。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歷年新制勞退基金運用情況分析一績效表現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該退休金的歷年表現狀況。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幾年來,這些經由政府指定的專業團隊,到底為勞工朋友們帶來怎樣的績效表現。

可看到下面這張圖,比較基準為目前最能代表台股市場的ETF,元大寶來台灣50(交易代號 : 0050):

年度
收益率
比較基準(0050)
差異
96
0.4206%
11.16
-10.7394%
97
-6.0559%
-43.10
37.0441%
98
11.8353%
73.85
-62.0147%
99
1.5412%
12.85
-11.3088%
100
3.9453%
-15.79
19.7353%
101
5.0154%
12.42
-7.4046%
102
5.6790%
11.59
-5.911%
103
6.3814%
16.96
-10.5786%
資料來源 : 勞退基金年報 & 0050公開說明書(0050為含息之再投入報酬)

在這張表中,正號代表退休基金收益率高於當年度0050的表現,反之則為落後。

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八個年度裡面,有六個年度的表現是輸給0050的,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上一篇文章我們可以得知,該退休基金並非全部用於購買權益證券,而
是有資產配置的運用,包括持有現金、購買債券、短期票券等等。平均化的結果,導致退休基金績效落後大盤表現。

第二,從表中可以發現,在八個比較年度內,有高達六個年度,由0050所創造
出來的表現,是正報酬的狀況,剛好,就是這六個年度,退休基金落後0050。若此表現放在一般投資角度,這是不及格的,但丟到這個案例,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長期而言,權益證券(如股票)的預期報酬,將會高於債務證券(如債券)

依上述的狀況,其實只可以觀察出,其差異原因,並無法站在一平等的角度做結論,如此,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判斷該退休基金操作的優劣嗎?

最快速的方法,應該是把基準點固定,譬如我們可以直接詢問,該退休基金委外的部分,其投資組合為何? 如此權益證券相比,才有意義。(當然前提是,均針對台股市場進行投資)

最後,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假若今天沒有法令的規定,這筆退休金,仍然須由僱主支付,但勞工可選擇自行運用的話,那麼你還會將它交由投資團隊來操作嗎?

其實答案見仁見智,有些人會認為,對投資這區塊較陌生,讓政府來運用,其一可免除自行運用的煩惱,其二,就算政府團隊運用不當產生虧損,在法令的保護下,還是得以享有一定的購買力(譬如目前所規定的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年度
實際收益率(a)
保證收益率(b)
差異(a)-(b)
96
0.4206%
2.4320%
-2.0114%
97
-6.0559%
2.6494%
-8.7053%
98
11.8353%
0.9200%
10.9153%
99
1.5412%
1.0476%
0.4936%
100
3.9453%
1.3131%
2.6322%
101
5.0154%
1.3916%
3.6238%
102
5.6790%
1.3916%
4.2874%
103
6.3814%
1.3916%
4.9898%
資料來源 : 勞退基金年報

另外有一些人會認為,倘若如此,會選擇自行運用這筆基金,主要的原因在於,透過指數化投資,並不會浪費太多時間,重點在於定期與規律的投資計劃。

另外,就長期而言,其實權益證券的預期報酬,是高於一般債務證券及無風險利率的(譬如存放在金融機構),當然風險與波動度是必須考量的原因,在此前提下,為了維持貨幣購買力,甚或提高實質購買力的話,這將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歷年新制勞退基金運用情況分析一配置狀況

勞動基金運用局網站內,可搜尋到歷年來所發表的年報資料。

這邊僅以新制部分作探討,若讀者朋友想瞭解舊制的部分,還請自行下載觀看。

首先,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在閱讀一份資料的時候,先看看總目錄,稍微瀏覽過後,再從中去篩選想要閱讀的部分,這裡取自102年度所公布的年報資料說明(圖片可點選放大):


從總目錄中可以看出,主要的重點在於柒.基金運用成效,其他的部分,投資人可自行瀏覽即可,譬如想要瞭解整個勞退基金的概念,可參考捌.基金資產負債、損益及賸餘分配情形。

以基金運用成效為例,內容主要涵蓋新制退休金以及舊制退休金部分,這邊我以新制退休金為主。


這部分會揭露幾件事情,包括截至年底的運用餘額(如上圖)、持股的狀況,類別以及本年度運用收益與保證收益比較表。

從歷年來的年報資料可得知,該基金除了持有現金之外,尚有配置於其他金融工具的部分,譬如購買短期票券、債券、權益證券及委外投資等等。

接下來我將引用該基金所公布的歷年年報資料中,擷取部分資料給投資人做參考,樣本期間為民國96年至103年。

首先,我們來看看該基金配置的狀況: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AVG
銀行存款
82.50%
38.03%
30.44 %
20.44%
21.22%
23.24%
20.59%
33.78%
短期票券
4.91%
1.37%
2.03%
6.01%
5.92%
6.10%
4.61%
4.42%
股票
0.09%
2.05%
0.51%
5.37%
0.87%
0.80%
0.60%
1.47%
委託經營
12.23%
35.97%
47.33%
52.29%
54.29%
52.17%
50.29%
43.51%
債券
0.72%
18.49%
12.37%
10.11%
10.72%
10.47%
13.58%
10.92%
國外投資
4.09%
7.32%
5.78%
6.98%
7.22%
10.33%
6.95%
資料來源 : 勞退基金年報

可看出,該基金的運用,主要可以包括這六個部分,當中有兩個類別比較異常,我以紅色粗體表示。

首先是銀行存款的部分(在年報內可能會顯示轉存金融機構等用語,為了方便起見,統一以銀行存款表示),可以看到六個年度的平均比例約落在34%左右,但唯獨有一年,也就是民國96年,當年度持有銀行存款的比例竟高達83%

從這邊大致上可以推出,當年度基金的運用收益,應當與法令所規定的保證收益差不多,若當年度證券市場是上漲的,那麼對勞工而言,喪失的就是把現金放在金融機構所帶來的機會成本,反之亦然。

接下來是我比較好奇的部分,也就是委託經營。

這部分包括委託國內經營與委託國外經營兩大項目,為了方便起見我將其彙總表示,若想要得知各占多少比例的投資人,可到該局下載年報觀看。

從這張彙總表裡面,可以看出,委託經營這部分,在這六年來,有逐步上升的趨勢,從民國96年的12%,暴漲到去年的50%,增加了將近4倍。

正常來說,這筆資產的所有權是屬於勞工的,政府僅是依照法令替勞工管理,是受託的身分。

而在政府將這筆資產再委託出去的時候,身為勞工是否應該有知悉的權利?

可惜的是,在年報內,似乎沒有揭露相關的資訊,關於這部分的疑問,我會透過寫信或是電話的部分,詢問該局,是否能找到相關的資料。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