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資產配置投資策略讀後感--正確的投資觀

在這本書的最後面,作者提到了行為財務學這個源自於1960年代的一門學科,專門探討的是投資人的心理因素對決策程序所造成的影響。這邊舉出了很多例子,例如投資人的過度自信、過分追求短期績效等等。有時候,不是投資人的資產配置計劃不適當,而是投資人的種種不理性行為打亂了計劃本身的運作。

例如對一個理性的投資人來說,應該持續的買進並且定期的調整投資組合的比率,執行再平衡的動作,以達到買低賣高的效果,並且適時的降低風險提高報酬。這看似容易的計劃,要確實的執行反而是困難的。

書中也特別強調,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最大的敵人莫過於情緒跟費用。多餘的情緒,會讓投資人作出不理性的決策;過高的費用,會侵蝕投資人的報酬。今天你適時的降低投資成本,必然會反應在績效表現上面。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當投資人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就會越少。

當你想要把辛辛苦苦賺到的錢,交給一個名牌上面掛著專家頭銜的人士管理時,你應該先想想,這位專家到底能為你帶來多少效益,如果他只是每年跟你收取高額的經理費,卻為你帶來不怎麼樣的報酬時,你覺得你付出的這筆錢,值得嗎?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不要小看任何一塊錢。也許定存為投資人帶來的,是不怎麼樣的利息收入,但是另一方面,卻讓投資人多了安心。

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學到最多也最實用的,反而不是那些操作技巧,而是那紮紮實實的投資觀念。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漸漸的讓我建立起面對金錢正確的態度。

對我來說,我不會看不起任何一塊錢,我不會看不起定存帶來的那少少的利息,因為我知道,今天我省下一塊錢,在未來一定能為我帶來更大的效益;相反的,今天我少了這一塊錢,就失去了這一塊錢未來幫我創造增值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