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作者是一位相當知名的作家William Bernstein,本業跟綠角一樣,是個醫師,其實這本書在一年多前就購入了,但是一直放在書櫃裡面,沒有去閱讀它,直到最近,才花了點時間把它讀完。
整本書其實篇幅不算小,大約近400頁,建議投資人可慢慢閱讀,並從中思考。
主要分為四個主軸,分別說明如下:
一、投資理論—風險與報酬
風險與報酬,是一體的兩面,相信大家一定都很清楚,今天你想要獲得高報酬,相對地就必須承擔較高的風險。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投資真的好嗎?萬一賠錢怎麼辦?但是談到定存時,又說現在定存利率這麼低,傻瓜才會去定存。
這段話裡面有兩個值得探討的地方。第一,"萬一賠錢怎麼辦?"今天你怎麼不換個角度想"萬一賺錢怎麼辦?"
為什麼要投資,目的在於利用時間,讓資產有增值的空間,提高或甚至維持貨幣的購買力,讓以後的生活能夠好一點,簡單來說就是希望透過貨幣的延遲使用,使其在未來的價值更高。不會想到萬一賺錢怎麼辦是因為,賺錢本身就是投資的目的,但是確定的是,伴隨而來的就是風險,也就是虧損的可能性。
第二,"為什麼要定存",別忘了,在某種程度上面,定存也是一種投資方式,只是剛好報酬比較低,而讓投資人認為,這不是一個選擇。
報酬低是因為,風險低,就這麼簡單。曾經寫過幾篇與定存有關的文章,加上我本身也有利用定存的習慣,可參考從定存思考起--我要的生活。
二、投資歷史—歷史紀錄的真正價值是用來衡量風險,而非報酬
第二個部分談及投資的歷史、每次的崩盤,對投資人所造成的影響。我想唯一不變的是,雖然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而且歷史也一直在重演,但是投資人卻沒有學到教訓。
人,是健忘的動物,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曾經有這樣的案例,也試著去瞭解,但是重點是,透過瞭解歷史,我們想要投資人知道的是,因為這樣的狀況在以後也可能會持續發生,所以投資人應該做好準備。
譬如2008的金融海嘯,假設某間公司的市值或是整個國家的股價指數下跌了50%,投資人就應該要思考,假設這樣的狀況再次發生,你能不能承受?如果可以,那當然沒問題,你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照著原先的計劃,持續執行下去,不要因為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而受干擾。
三、投資心理學—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
第三部分談及投資心理學,簡單的來說,也就是投資人的情緒。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當初就認為應該先賣出,當初就應該買進等等說詞,但是投資是以結果論,結果是你沒有先賣出,而慘遭下跌的損失;結果是你沒有先買進,導致錯過上漲的獲利。
再來是,投資人往往過度自信,認為以自己的能力,可以創造出極高的報酬,"只要我努力研究"。
OK,That's Fine.
如果連那些置身在金融機構,每天取得的資訊比一個上班族更多更即時,都無法保證能夠獲得如此報酬的話,那麼你,如何能如此的篤定,你可以?
四、投資產業—生存的理由
最後一個部分,回到原點,就是創造出這些商品的源頭。
如果今天妳是一間公司的老闆,有人問你說"請問你開公司的目的是什麼?"聽到這句話可能會認為提問的這個人是智商不夠還是專門來搗亂的,甚至狠一點直接叫他去找公司法,好好把營利事業的定義看清楚。
相同地,基金公司或是所謂的資產管理公司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提供一些商品給投資人,並且從中獲得一些"它們認為合理的報酬"。
可惜的是,這個合理的報酬,往往一點都不合理。
整體來說,因為這本書涵蓋的範圍有點廣,所以針對每個主題,並沒有探討的太深入,針對這個部分,作者也在最後面,列出很多相關推薦的書籍,給投資人一個方向,對於想要深入瞭解的部分,進行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