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投資金律讀後感


這本書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作者是一位相當知名的作家William Bernstein,本業跟綠角一樣,是個醫師,其實這本書在一年多前就購入了,但是一直放在書櫃裡面,沒有去閱讀它,直到最近,才花了點時間把它讀完。

整本書其實篇幅不算小,大約近400頁,建議投資人可慢慢閱讀,並從中思考。

主要分為四個主軸,分別說明如下:

投資理論—風險與報酬

風險與報酬,是一體的兩面,相信大家一定都很清楚,今天你想要獲得高報酬,相對地就必須承擔較高的風險。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投資真的好嗎?萬一賠錢怎麼辦?但是談到定存時,又說現在定存利率這麼低,傻瓜才會去定存。

這段話裡面有兩個值得探討的地方。第一,"萬一賠錢怎麼辦?"今天你怎麼不換個角度想"萬一賺錢怎麼辦?"

為什麼要投資,目的在於利用時間,讓資產有增值的空間,提高或甚至維持貨幣的購買力,讓以後的生活能夠好一點,簡單來說就是希望透過貨幣的延遲使用,使其在未來的價值更高。不會想到萬一賺錢怎麼辦是因為,賺錢本身就是投資的目的,但是確定的是,伴隨而來的就是風險,也就是虧損的可能性。

第二,"為什麼要定存",別忘了,在某種程度上面,定存也是一種投資方式,只是剛好報酬比較低,而讓投資人認為,這不是一個選擇。

報酬低是因為,風險低,就這麼簡單。曾經寫過幾篇與定存有關的文章,加上我本身也有利用定存的習慣,可參考從定存思考起--我要的生活

二、投資歷史—歷史紀錄的真正價值是用來衡量風險,而非報酬

第二個部分談及投資的歷史、每次的崩盤,對投資人所造成的影響。我想唯一不變的是,雖然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而且歷史也一直在重演,但是投資人卻沒有學到教訓。

人,是健忘的動物,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曾經有這樣的案例,也試著去瞭解,但是重點是,透過瞭解歷史,我們想要投資人知道的是,因為這樣的狀況在以後也可能會持續發生,所以投資人應該做好準備。

譬如2008的金融海嘯,假設某間公司的市值或是整個國家的股價指數下跌了50%,投資人就應該要思考,假設這樣的狀況再次發生,你能不能承受?如果可以,那當然沒問題,你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照著原先的計劃,持續執行下去,不要因為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而受干擾。

投資心理學—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

第三部分談及投資心理學,簡單的來說,也就是投資人的情緒。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當初就認為應該先賣出,當初就應該買進等等說詞,但是投資是以結果論,結果是你沒有先賣出,而慘遭下跌的損失;結果是你沒有先買進,導致錯過上漲的獲利。

再來是,投資人往往過度自信,認為以自己的能力,可以創造出極高的報酬,"只要我努力研究"。

OK,That's Fine.

如果連那些置身在金融機構,每天取得的資訊比一個上班族更多更即時,都無法保證能夠獲得如此報酬的話,那麼你,如何能如此的篤定,你可以?

投資產業—生存的理由

最後一個部分,回到原點,就是創造出這些商品的源頭。

如果今天妳是一間公司的老闆,有人問你說"請問你開公司的目的是什麼?"聽到這句話可能會認為提問的這個人是智商不夠還是專門來搗亂的,甚至狠一點直接叫他去找公司法,好好把營利事業的定義看清楚。

相同地,基金公司或是所謂的資產管理公司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提供一些商品給投資人,並且從中獲得一些"它們認為合理的報酬"。

可惜的是,這個合理的報酬,往往一點都不合理。

整體來說,因為這本書涵蓋的範圍有點廣,所以針對每個主題,並沒有探討的太深入,針對這個部分,作者也在最後面,列出很多相關推薦的書籍,給投資人一個方向,對於想要深入瞭解的部分,進行選擇。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國內基金與海外(境外)基金的區別

大家應該常常聽到所謂的境外基金與海外基金等等名詞,到底這兩者與國內基金之間有什麼不同呢,以下將為各位就各個層面進行探討。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什麼叫國內基金、海外基金及境外基金。

國內基金:通常係指由國內投信公司所發行,且基金註冊地在台灣的基金,譬如以元大寶來投信所發行的"元大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為例,就是所謂的國內基金,發行公司為元大寶來投信,註冊地在台灣。

海外基金或境外基金:通常係指由國外的資產管理公司所發行,且註冊地在台灣以外的基金,譬如以摩根資產管理公司所發行的"摩根日本店頭市場基金"為例,就是所謂的海外基金,發行公司為摩根資產管理公司,註冊地在香港。

另外俗稱的境外基金,通常特別指的是,註冊地在盧森堡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等等免稅天堂的基金,譬如以貝萊德所發行的"iShares MSCI 台灣指數EWT.US"為例,就是境外基金,雖然投資區域在台灣,但其註冊地在海外(以該基金為例,註冊地為盧森堡。)

所以第一個重點,要區別國內基金與境外(海外)基金的指標就是看該基金的"註冊地",與投資區域無關。

接下來,針對投資人來說,到底是該投資國內基金還是海外(境外)基金呢,有以下幾個部分需要做考量,分別是投資需求、相關費用及稅負問題。

首先投資需求來看,海外(境外)基金較國內基金而言,就比較多樣化,投資區域也比較多,可以符合投資人的需求。

再來相關費用部分,通常海外(境外)基金所收取的費用會較國內基金為高,並且申購與贖回程序部分,也較國內基金為慢。

最後是稅負方面,就國內基金而言,通常基金公司對於盈餘的部分,都是直接採取滾入本金不配息的方式,也就是這筆所得並未真正實現,因此就這部分並沒有課稅的問題;但是如果基金公司是將盈餘以配息的方式發給投資人的話,就必須依照我國稅法的規定,填發扣繳憑單給投資人,申報個人的綜合所得稅,以台灣50為例,就是如此,可參考這篇文章

境外基金的部分,由於我國對於個人所得是採屬地主義,也就是說,只針對中華民國來源所得課徵所得稅,對於海外所得的部分,是適用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只要符合相關要件,針對這筆海外所得,投資人就"有可能"繳納到所得稅,但是機率其實不高。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什麼是W-8BEN表格(What's the W-8BEN Form)

W-8BEN表格是國際投資人在向美國券商開戶時,所必須填寫的一張表格,以下為各位說明填寫的步驟及相關說明。

首先,可以到這個頁面,開啟該表格,也可以參考相關的填寫說明。

一開始,我們該知道,什麼是W-8BEN表,投資人填寫的目的為何?


從表頭可以知道,這張表的全名叫做"Certificate of Foreign Status of Beneficial Owner for United States Tax Withholding",中文的意思大概是說,這張表格是專為外國人,也就是不具有美國公民身分的投資人所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所得稅扣繳。

這邊我們應該先知道,美國稅法裡面,針對外國投資人的資本利得(Capital Gain),也就是買賣價差是免稅的,所以填寫這張表格的第一個目的,是讓扣繳義務人知道,針對這位投資人,該適用怎樣的規定。

再來,外國投資人如果有收到投資所得的股利(Dividends),依照法令規定,是應稅的。所以填寫這張表格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讓扣繳義務人知道,不同國籍身分的外國投資人,應該扣繳的稅率為多少(除與美國間有特殊租稅協定外,通常稅率為30%)

接下來,進入表格填寫的部分,以下請以全英文填寫。

首先是第一部分(Part I),受益人基本資料:


這邊共分為8點,投資人可依據個別狀況填入,依序分別是1.受益人姓名、2.組織所在國家(若為個人可不填寫,或填入n/a)、3.所屬類別(若為個人,請勾選Individual)、4.永久居住地址(若不知道的投資人,可在郵政總局,中文地址英譯查得),右邊國家請填入Taiwan、5.通訊地址(若與永久居住地址不同,才須填入)、6.美國納稅人識別碼(若有ITIN則填入,若無,可填入n/a)、7.國外納稅識別碼(可不填或填入n/a)、8.相關號碼(填入所屬券商的帳戶號碼,若無,填入n/a)。

第二部分(Part II),所得稅減免要求:


在這個部分,在券商的填寫說明裡面,是要求填表人勾選9a.,並且在空格內填入Taiwan。

對此,我們來看看9a,它是說"受益人是美國和該國所簽定之所得稅互惠協定中定義之 ___(國名)居民。"但是就現況來說,美國並未與台灣之間有任何的租稅協定,照理說,這部分應該沒有適用的問題才對。

第三部分(Part III),不必勾選,也無須填寫。

最後,第四部分(Part IV),相關聲明:


主要的聲明有四點,分別如下:

1.本人為本表所載之受益人。

2.受益人並非美國所得稅法定義之納稅義務人。

3.與本表所載內容相關之收入與在美國境內之貿易和商業無實際關聯,或雖與在美國境內貿易和商業有關,但依所得稅減免互惠協定不須扣繳所得稅。這部分,可能必須配合Pub519對於非居住在美國的外國人(NRA)相關所得的課稅規定來進行解讀。

4.受益人為本表說明中所定義之可豁免所得稅之外國人。此部分所稱所得稅,應係指證券交易所得,也就是買賣所產生之資本利得。

閱讀完相關聲明後,若無其他問題,請直接簽名並且壓上日期,直接繳交即可。

PS:該表格每三年必須更新一次,所屬證券經紀商應會主動通知帳戶所有人進行更新的動作,且須以正本,不得以掃描或傳真方式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