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界裡面,有所謂的主動與被動投資,在這兩者之間,各自有各自的追隨者,而這兩群追隨者,在面對同一件事情時,卻產生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當他們面對市場變動時,思考邏輯不同、態度不同、強調的重點也不同,但是他們卻面臨同樣的一件事,投資;他們卻想要擁有一樣的結果,賺錢。
當主動型投資人花了很多時間埋首於各種投資分析或聽信專家報告,試圖想要找出打敗市場的SOP時,你會發現被動型投資人這時很從容的拿起一本他們認為值得閱讀的投資書籍,並且細細的品嚐這當中的美好。
這就好像是,一個平常就有讀書習慣的學生,與一個考前臨時抱佛腳的學生,在面對考試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前者是越到考前越放鬆,反覆複習的,只是再基本不過的觀念;而後者,試圖想要在短時間裡面,死背書中的公式或算法,試圖拿到好的分數,遺憾的是,題目並非一成不變的。
主動型投資人在挑選投資商品時,往往第一個目光,是集中在投資報酬率上面,在他們的眼中,只要報酬率高,讓他多收一點手續費又如何?別忘了他們可是專業基金經理人;反之,被動型投資人,在挑選投資商品時,會將目光集中在低週轉率、低費用率的商品上面,因為他們知道,市場會怎樣變化,往往無法掌握,那何不先從自身可以控制的地方做起?
這就好像今天你不小心感冒了,來到醫院掛號,A醫生跟你說,我開的這個藥,保證你吃完馬上就痊癒了;但是這時,B醫生卻跟你說,你要不要先試著多喝水、多休息,不要太勞累,讓身體自動修復。
如果你是一位主動型投資人,你可能會選擇A醫生,但是這時通常會有一位被動型投資人跳出來跟你說,我覺得B醫生比較好,他會站在病人的立場,不會強迫你一定要吃藥,畢竟藥吃多了真的對身體不好。
這時候,主動型投資人通常會很消極的跟你說,"現在什麼東西沒毒,病能夠治好最重要啦!"
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當中,醫生就跟律師、會計師一樣,是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及技術的,但是套用在基金經理人身上,好像就不是那麼的適合。
待續...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及之資訊,僅是作者舉例說明之用,內容純屬虛構,並沒有任何冒犯及職業歧視的意味存在,請不要多加解釋與聯想,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之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