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業務員對談的過程中,我曾經問他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目前市面上,一年一約的定期意外險,每100萬的保額,一年的保費大約要多少錢?他給我的答案是,大約月繳500-1,000元,很明顯,與實際行情不同,從上面可以知道,答案應該是70元,因此,從這個問題中,我就可以合理質疑他的專業。
再來,在整個對談過程中,他一直強調”這個保費之後會加10%還給你。”因此我問他說,如果不考慮保障,那麼這個商品本身的報酬率大約是多少?他給我的答案是,這是保險商品,無法跟銀行的利率做比較,但之後又說,存在銀行可能會隨時動用,但是這個商品有強迫儲蓄的功能,這,不是很矛盾嗎?況且,經過計算,他的報酬率比銀行定存還不如。
最後,這是我與身邊從事保險的朋友們,聊天中所得到,而且也從這次對談中得到的結論。你可以仔細觀察,你身邊的親人或朋友,對於保險,是不是都有這樣的觀念,就是”有保就好”。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觀念,當你投保時,所想到的第一個問題不是這個商品可以給我多少保障,而且到期是不是可以拿回所繳保費時,就是一個錯誤。
我說過,保險之所以被創造出來,他本身的精神並不是還本、不是儲蓄、更不是投資。保險最一開始的精神應該是,由保戶透過繳交保險費的方式,將一些”無法承擔”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的一種方式,簡單的來說,就是互助的精神。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概念整個被扭曲了,變成一講到保險,保戶關心的卻是能不能還本這件事,這是目前的狀況,我很想改變,但是看來有點難。
對我來說,保險跟投資一樣很簡單,搞清楚他的目的,他被創造出來的精神,跟著這個方向走,就對了。
譬如投資,為什麼要進行投資?很簡單,因為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相對的購買力也一直在降低,所以要投資。
「投資,只是讓資產在合理的風險範圍內,能夠有成長的空間,而這個風險,是你可以承受的。」
譬如保險,為什麼要進行保險?很簡單,因為萬一突然間,我遇到意外,或者生了一場大病,導致我無法工作,或是喪失經濟來源的時候,我可以獲得一筆緊急的資金,來渡過這個難過,所以要保險。
「保險,只是我無法預測意外或是疾病什麼時候會來到,於是我透過保險的方式,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承擔,取得保障,而這個事故,一定要是我無法承擔的。」
只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質,很多東西都會變的很簡單,很單純。
免責聲明:本部落格所提供之資訊,為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亦不作為任何投保之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