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我曾經試著向IRS申請退稅,也如期收到了美國財政部所填寫的國庫支票,但當時因金額不大,於考量託收成本後,決定不予兌現。
在最近,大可又收到一張退稅支票,但是在今年度,我並未針對去年所得申請退稅的動作,所以照理說,不應該收到這張支票才對(如下圖所示):
從這張支票中可以知道,發票日(即所謂到期日)應為今年的9月13日,有效期間為一年,也就是說,在明年的9月13日之前,持票人都可以向銀行進行兌現的動作,由於這是一張外國的票據,所以必須透過"光票託收"的動作進行兌現,可參考這篇文章。
經核對相關資訊後,才知道這張支票所載金額,與上一個年度相同,之所以會再次收到,有可能是因為之前那張支票,實際上並未兌現,所以財政部主動填發相同金額的支票給我。
在隔了幾天之後,果然收到IRS所寄發的一張文件,如下圖所示(圖片可點擊放大):
內容大概是說,我針對2011年向IRS申請的退稅支票,已經過期了,所以另行簽發新的退稅支票給我,到期日是明年(也就是2014年)的9月13日,提醒我記得去兌現。
我曾經在文章中提到,今年之所以不申請退稅,主要的原因在於,我不確定到底美國券商針對國外投資人所預扣的所得稅款,到底能不能透過這樣的方式申請退稅,在我還沒有全盤瞭解之前,不會貿然進行退稅的動作。
至於這張新退稅支票的後續處理,可能我會先寫一封信給IRS,並告知我的情況,這個待日後有結果時再與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
如果也有讀者朋友同樣遇到類似的問題,還請不吝分享處理過程,若不方便公開留言,可寄信到我的信箱,如下:
E-mail : zero90179@gmail.com
另IRS有提供免費的諮詢頁面,有興趣的朋友們可參考這個網頁。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柏格頭投資指南讀後感(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續
在上一篇文章中,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柏格先生及本書柏格頭的由來,接下來我將分享本書的心得,主要會著重在投資觀念的建立。
其實從我開始學習投資理財開始,我就一直著重在觀念的建立,因為我認為只要觀念正確,投資人就算不是本科系出身或是從事相關行業,也能避免掉一些常見的投資陷阱。
只要觀念正確,很多事情就不會讓別人牽著走,所謂的觀念正確,並不代表你一定要多專業,懂得多少專業名詞,但是至少你要知道,你投資的目的是什麼?
譬如說,以我為例,我就是以累積退休金為主,加上我剛出社會,很多東西都在慢慢學,薪水也不高;所以第一,我的投資期間會比較長,以我現在25歲來說,假設沒有意外的話,可能會高達20年以上,這是我的第一個優勢,時間。
再來,我的所得不高,故投入的金額並不會很大,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社會歷練越來越夠,薪水也會往上成長,所以第二,對我來說,現在的重點應該是放在,怎麼想辦法投資我自己,讓自己的身價越來越高,雖然這個是無形的,但是對我來說,卻是最重要的。
最後,我是一個指數化投資人,所以很多對一般主動型投資人來說很重要的事,對我來說,卻是一點都不重要,譬如以我們最熟悉的台股為例,很多人會問我說,"你覺得台灣50現在能不能買?我覺得現在好像快接近高點了。"
面對這種問題,我的答案通常會是,"就歷史紀錄來看,台灣50自2003年發行以來,最高曾經來到72元左右,最低曾經跌破30元來到29元,假設現在價位是56元,我只能跟你說,就歷史資料來看,現在的價位的確是比較高的,但是未來到底是會漲還是會跌,我真的不知道,你必須自己做決定,並且自負盈虧。"
聽到這種回答,如果你心裡想的是,我會問你就是想得到你的建議,照你這樣說,我不如去問專業的理專,他還會分析給我聽呢。
如果你真的是這樣想的話,我只能說,你高興就好。
今天我跟你之間沒有利益衝突,我不會因為你有沒有買台灣50,而得到任何的利益,但是理專不一樣,你越頻繁的買賣,對他來說,會是一個好消息。但是我想要傳達我學習以來,我所學到的,我認為對投資有幫助的觀念給你,我認為,觀念正確,比什麼都重要,我認為,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
很多人會依賴歷史資訊做出許多投資判斷,譬如我剛開始瞭解基金時,曾經流傳一種挑選基金的方式,叫做四四三三法則,簡單的來說,就是依靠過去的績效來挑選未來表現良好的基金,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上網搜尋,但是我會跟你說,不要浪費無謂的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如果今天我知道會漲還是會跌,我就不會進行指數化投資,獲得如此中庸的成績(雖然事實證明,長期下來,大多數的主動型投資會被被動投資打敗。)
當跟你有利益衝突的基金公司,都已經在電視廣告或是宣傳文書上寫說"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績效,投資人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了,卻還是有很多投資人視而不見,更可悲的是,這句對投資人來說,相當重要的字句,通常會被隱藏在小角落。
待續...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柏格頭投資指南讀後感(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先大致說明一下什麼是柏格頭(Boglehead)?大家都知道柏格先生(John Bogle),他是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的創辦人,也是指數化投資之父,在1975年,他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檔指數型基金,直到現在,指數化投資這個觀念,已漸漸的被投資朋友們所接受,甚至大多數的退休基金,也都以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及ETF作為主要的資產配置部位。
除此之外,柏格先生也開啟了許多的先例,譬如先鋒集團的股權結構,是採用共有制度,將股東設定為旗下發行的基金或ETF,在這樣的設定下,免除了資產管理業者與投資人之間存在的最大問題,利益衝突。
一般資產管理公司與投資人之間存有嚴重的利益衝突,股東與投資人之間的利益,通常無法兼顧,只能選擇其一,殘酷的是,通常被犧牲掉的是後者。
我也曾經分享過柏格先生寫的書,譬如買對基金賺大錢、共同基金必勝法則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參考。
柏格頭,簡單的來說,就是由一群追隨柏格先生的投資人,他們認同柏格先生所推崇的投資觀念,影響大家最深遠的,就是指數化投資。
指數化投資的觀念非常簡單,就是透過複製或追蹤指數,試圖將成本降到最低,以期能帶給投資人貼近指數的報酬。相較於主動型基金,收取高昂的經理費,卻不保證投資的績效能夠勝過大盤而言,前者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這本書所涉及的範圍很廣泛,但是基本上就是著重在整個投資過程中,投資人必須做出的抉擇與規劃,從一開始的設定投資目標,選擇適當的投資工具,投入不同的市場,如何有效的進行資產配置及定期的再調整(有些人稱為再平衡,Rebalance)等等,非常值得投資人閱讀。
接下來,我將針對幾個部分進行概述,希望讓讀者朋友們能對這本書有個初步的瞭解。
待續...
訂閱:
文章 (Atom)